传播学院图书资料室
位于传播学院106室
是同学们的知识补给站
紧跟媒体前沿发展的步伐
传播学院图书资料室的书籍
也在不定期上新中
接下来
传播学院公众号将分期推介新上架书籍
欢迎大家打卡借阅!
新书速递
书香故人来
作者:俞晓群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书香故人来》是著名出版人俞晓群近两年的随笔作品集。书中回顾其编书做书的思路和过程,讲述文化出版圈的掌故趣闻,展现了读书人自觉的人文求索历程。本书涉及内容颇为丰富,从书斋讲到书蠹、书友、藏书家,都是关于爱书人的故事;从找书、写书、做书,与作者结下绵绵情谊;怀着一颗感念的心,追随着张元济、王云五、陆费逵等出版先贤;从“读经”到“览史”,从“笔记”到“说明”,探讨阅读经历、心得;从“师傅”到“知道”,回顾出版生涯轶事;从“数术”到“五行”,展现其作为学者的一面……本书既是俞晓群对其个人三十多年出版经验和读书体会的总结,也是对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出版界和读书人往事的忠实记录,为读者接近和了解书香文化提供了一条捷径,从中不难感受出版江湖和阅读生活的时代变迁。
畅销书经典案例研究一至十辑
作者:张文红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中国文学类经典出版案例,从国内外经典畅销书的营销案例入手,从作者简介、销售情况、畅销攻略等方面总结不同类型畅销书出版传播经验,探究这些营销模式给我国书业营销带来的启示,为业界畅销书出版者提供借鉴。本书力求通过不同的侧面为大家展示一个立体的、依据应用语言学和传播学基本原理的分析方法。
出版经营管理
作者:肖东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运用系统论和管理学的观点与方法,从宏观出版产业和微观出版企业两方面研究了出版经营管理的理念、体系、方法、策略等问题。宏观管理包括出版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文化管理;微观管理包括资源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基础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市场分析和营销管理、合作出版和版权贸易、网络出版和新媒体经营管理等。本书重点探讨了出版企业改制后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也探讨了新时期出版工作的规律及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转变的路径与方法。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出版专业(编辑出版、数字出版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又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用书,还可以作为出版企业管理者学习出版管理专业知识、开展出版管理活动的培训用书。
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华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已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短板,数字出版中侵权纠纷的救济问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著作权法律制度建立的双重目的和二元价值目标,以及遵循的利益平衡原则,对数字出版环境下版权权利限制与例外制度进行了重构,并寻求版权交易、利用和保护的途径,以实现著作权人、数字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使著作权法制度的设计能够激励文化创意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畅销书的诞生
作者:张文红、李妙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畅销书产业发展迅速,本书主要对以近30年我国畅销书出版领域的经典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畅销书出版传播经验,为业界畅销书出版者提供借鉴。
中外畅销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作者:程巍、陈众议
出版社: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国情调研项目成果,课题组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中外畅销书(包含“网络畅销书”)的“制造”过程、传播方式、互动方式、接受情况、对于读者心理的影响——当然,为了描述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还将从历史层面谈到“文化”之于共同体的作用——以及这些影响之于公共领域的话语构成、舆论走向、文化领导权博弈、国家认同的形成或危机等方面的意义,以便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作为武器的图书
作者:约翰·B.亨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本书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关于美国图书出版人和美国政府开展重要的合作,将精心挑选出的旨在突出美国历史和价值观念的近期出版的图书分发到那些从轴心国武装解放出来的民众手中的故事。政府希望利用图书帮助那些深受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影响的人们的头脑进行“解毒”,从而赢得他们的友谊。这一目的与美国图书出版人试图在战前由英国、法国和德国控制的国际图书市场上寻求新的利润空间的目标完全吻合。实施这项计划的图书业和政府中的那些关键人物,将图书看作是“一切宣传工具中最为持久的一种”,因此图书是战争期间以及战争之后宣传“战争思想的有效武器”,当时苏联被歪曲的军事实力显示出其宣传的精明之处。唯其如此,图书被赋予了此前闻所未闻的更为伟大的责任或更多的重要意义。
中国出版家张静庐
作者:王鹏飞、乔晓鹏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出版家丛书中张静庐的出版传记。张静庐(1898—1969),原名张继良,笔名“静庐”,浙江慈溪人,现代知名出版家。 1920年进入泰东图书局任编辑,后相继担任联合通信社、国闻通讯社、商报馆记者、编辑,创办《七邑周报》、《宁波日报》、《宁波周报》等报刊,创办光华书局、现代书局、上海联合书店。1934年,创办上海杂志公司。1943年,协助黄洛峰成立新出版业联合总处。1949年后张静庐相继担任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营企业处处长、出版总署专员,1955至1965年期间,先后任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代史组组长及编审委员会委员。其他主要著述包括小说集《落英与狂蝶》、个人自传《在出版界二十年》及《革命后的江西财政》、《中国的新闻纸》、《中国的新闻记者》、《中国小说史大纲》、《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等。
中国出版家冯雪峰
作者:张国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出版家丛书中冯雪峰的出版传记。冯雪峰(1903一1976),原名福春,笔名画室等,浙江义乌人。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 1921年入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杭州期间,冯雪峰与同人结成湖畔诗社,编辑《湖畔》诗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积极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论著作、编辑进步文艺报刊,大力推动左翼文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3月一1958年4月)与《文艺I报》主编( 1952年1月一1954年11月),对人民文学出版事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016年,十二卷本五百余万字的《冯雪峰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元济传
作者:张学济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该书讲述了张元济不平凡的一生。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张元济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他一生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他组织编写的新式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推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等大批外国学术、文学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及创建东方图书馆,对保存民族文化都有很大的贡献。著有《校史随笔》、《中华民族的人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