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携手,共享春天:第三届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8-30浏览次数:10


822日至828日,第三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开展。台湾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吕新雨,人间出版社社长陈丽娜,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主任林灵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两岸师生四十余人共同参与。


825日上午,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的成员参观了红七军历史陈列馆。陈列馆通过展示红七军攻克古州的英勇事迹,详细介绍了红七军在战斗中的顽强表现。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邓小平、张云逸、李谦等革命领导人在贵州开展的武装割据斗争,缅怀了红七军的光辉历史。随后,大家前往市集、会馆和古码头,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当地民俗风情,增进了对贵州文化的了解。

clip_image002.gif


下午,文艺营一行人前往贵州“村超”超媒体产业园,聆听了榕江县“村超”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清晨老师的精彩分享。宁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详细讲解了如何引导村民利用新媒体进行视频创作和直播带货。他指出,短视频和直播作为新兴的媒体工具,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村超”借助其影响力和超媒体产业园的平台,成功推广了榕江县的特色产品。宁老师还鼓励同学们,特别是台湾青年,积极参与到讲述中国乡村故事的行动中,为国际传播贡献力量。


clip_image004.gif


晚餐后,“台湾1950年代白色恐怖历史与我们”主题讲座在榕江县星咖友咖啡馆举行,蓝博洲老师主讲。蓝老师首先回顾了从1895年到台湾光复的历史,对这段时期的关键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随后,与会的师生们共同观看了一部关于郭明哲先生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他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因追求社会主义理想而被捕入狱的故事,深刻揭示了那段历史的严酷与沉重。

clip_image006.gif

clip_image008.gif


在发言提问环节,来自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廖心艺和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的陈彦霖都以台湾青年都以台工作为话题进行提问。蓝博洲老师认为台湾青年要发挥自己力量,为改变台湾现状奋斗。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杨周就两岸如何达成共识进行提问,蓝博洲老师从如何讲述两岸故事的层面切入进行回答。吕新雨老师进一步延展,提到目前两岸的分歧是“新冷战”背景下旧逻辑的延续。其他同学也积极发言提问,蓝博洲老师一一回答,讲座在师生间的互动中落下帷幕。


在提问环节,来自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廖心艺和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的陈彦霖围绕台湾青年如何参与促进两岸和平融合发展工作提问。蓝博洲老师强调,台湾青年应积极发挥自身力量,为改变台湾现状而努力奋斗。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杨周询问了两岸如何达成共识的问题,蓝博洲老师从如何有效讲述两岸故事的角度进行了解答。吕新雨老师进一步补充,指出两岸的分歧是“新冷战”背景下旧逻辑的延续。其他同学也积极参与提问,蓝博洲老师逐一作答,讲座在热烈的交流中结束。

clip_image010.jpg


826日上午,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的师生们来到百香果示范基地,了解了百香果在当地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经济作用后,大家冒着烈日高温走入百香果种植园区,亲自动手采摘百香果,体验劳动的真实感受,并享受了新鲜百香果的香甜滋味。这次活动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也增进了对当地乡村振兴成果的理解。

clip_image012.gif

下午,师生们来到乐乡村的研学基地,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和蜡染。基地老师详细介绍了榕江的扎染和蜡染这两项重要的非遗技艺,并现场展示了如何通过手工折叠、缠绕和捆绑布料,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图案。同时,老师还提醒大家在扎染和蜡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随后,同学们亲自参与了扎染的实践活动,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体验了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

clip_image014.gif

体验结束后,乐乡村村支书龙跃波与师生们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他在研究生毕业后,从北京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利用贵州“村超”的热度与流量,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龙书记积极开发了乡村民宿、民族文化体验、烧烤露营、田园打卡、假期游学等乡村旅游项目,有效盘活了9个闲置的民族工坊。随后,他结合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回答了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clip_image016.gif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在龙跃波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五组,前往乐乡村的村民家中、党群服务中心及田间地头,与当地的网红、驻村干部和村民们进行深入采访,了解乐乡村在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体育发展和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现状和成就。


其中,第二组同学来到村民韦家祥的家中。韦家祥提到,“村超”兴起后,乐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自家小卖铺的生意也明显变好。同学们问到政府在乡村治理和村民关系处理上的措施,他讲述了个人定义“新社会”与“旧社会”的区别,表示现在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几乎没有争吵和冲突。他还提到侗族非常重视女性地位,男女平等的观念在社区中深入人心。

clip_image018.gif


第四组采访了“阿爷”,他曾是当地的大队会计。面对同学们关于“村超”对其生活带来哪些改变的提问,“阿爷”耐心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表示自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见证了村子从贫穷到富裕、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他感慨地说,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党、中央和政府带来的,村民们非常感恩,期盼国家能够继续繁荣发展。

clip_image020.gif

晚餐结束后,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的老师和同学们还在乐乡村参与了篝火晚会,学唱侗歌,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天的活动。

clip_image022.gif

827日下午,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举行了闭营式。闭营式由小组汇报展示和闭营座谈会两个部分组成。活动中,五个小组通过视频、访谈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在调研中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本次文艺营的丰富收获和学员们的深入思考。

clip_image024.jpg

第一组从体育经济、旅游业发展和民族关系等角度分享了他们在榕江的见闻与体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刘昱甫同学特别谈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为政府的作用以及两岸的差异。他指出,大陆部分农村的空巢化现象有所缓解,而台湾农村依然面临空巢化问题。刘昱甫建议应立足现实,为两岸融合及台湾的未来发展提出具体的规划和建议。

clip_image026.jpg

第二组的同学基于在榕江一周的实地调研经历,从民族关系、两岸差异、乡村经济发展等角度分享了他们的收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吴雨林同学提到,作为一个在大陆出生和成长的人,这次有机会与台湾同学一同来到榕江,深刻感受到大家在学习和传播榕江经验中的努力精神。她对此非常感动,并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参与类似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clip_image028.gif

第三组回到“村超”的故事,从经济、文化和传播三方面的角度阐述了“村超”得以持续长红的原因,认为“村超”作为社会主义的创意和落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注脚,是群众路线的最好表达,“人民表扬‘村超’,‘村超’表扬人民”,打造了一张世界级的体育文化名片。这三方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贵州“村超”取得夺目的成绩。

clip_image030.jpg

第四组通过一段视频,从文化、产业和人才的角度展示了新时代“村超”的力量。他们指出,“村超”通过“乐子探路子,路子强乐子、牌子富日子”的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第四组的同学认为,“村超”不仅以品牌化的形式推动了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还将这些特色产业融入到“村超”品牌中,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特色IP产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clip_image032.jpg

第五组以“团结到底”为主题,探讨了“为什么以‘团结’为视角”和“为何能团结”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施阳同学将榕江经验与毛泽东思想结合,指出“村超”展现了强大的团结力量,其核心在于团结了最广大人民。榕江对台湾同胞的热情体现了民族平等与融合,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clip_image034.jpg

五组成果展示完毕后,老师们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宁清晨老师表示他很高兴能够听到各位师生的报告,并以贵州的高速公路和国家电网为例,补充了政府在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他认为各位同学在这次调研中都得出了很有益的成果,但同时他也提到各位同学可以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大胆,用更加高效的方式输出自己的观点。

clip_image036.jpg

蓝博洲老师对同学们的调研成果和报告中体现的问题意识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同学们的努力和认真态度表示欣慰。他结合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对各组的汇报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蓝老师希望在大陆的台湾学生、教师和青年能够进一步完善活动成果,并将所见所闻带回台湾,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clip_image038.jpg

随后,两岸的师生们展开了座谈会,大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学习成果,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通过这次互动交流,第三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圆满落幕。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营员们在贵州榕江县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乡村振兴的前线,切身感受了当地的发展变化。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clip_image040.jpg

山水有情,青春无界。第三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在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期待下届“两岸春天”,两岸青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