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熙攘,携手同行 | 传播学院合唱队荣获“银杏杯”青春歌会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12-06浏览次数:529

        2023年12月2日18:00,华东师范大学“银杏杯”青春歌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来自传播学院的21位同学凭借曲目《这世界那么多人》斩获大赛一等奖。

图片1.jpg


多多的鼓励,大大的进步

        “银杏杯”青春歌会在11月招募队员,传播学院学子踊跃报名。虽然恰逢期中月,同学们都很忙,可是大家总是积极配合,互相协调。从最初的不熟悉琴谱、不熟悉歌词,到大家相互鼓励、调整发声方式、分声部学习和练习,到情感处理、动作表情,每个环节都经历了耐心的打磨……

        从11月初开始,合唱队成员们每周三次排练,每次时长达小半天。排练的日子很辛苦,但也充满了温暖与爱。

        孙浩榕是本次活动的钢琴伴奏。她说:“印象最深的是大家训练前后的变化——第一次练习的时候大家还都是流行歌曲唱法,几个星期的努力训练之后,最后呈现的效果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

        “作为钢琴伴奏,我会比同学们多一点时间来练习,”孙浩榕说,“我可能会提前一个小时来,晚一个小时走,保证我的呈现是完美的。其实也谈不上辛苦,每个学钢琴的孩子都知道练琴这件事情需要时间,一坐就坐一下午是很常见的。”正是通过努力练习和静心沉淀,才得以使这次比赛的钢琴伴奏精彩呈现。

        与孙浩榕一样,每位同学也都是因为热爱唱歌才加入进来。合唱队成员们为爱而聚,用爱发电,最终得心之所想,如愿以偿。每一位同学的付出都被看到、被记录,并被认可!

图片2.jpg


台上的一朝光彩,非艰辛不能换 

        "这次比赛的准备时间并不长,但每次排练基本都是全员到齐。”担任传院“银杏杯”指挥的阎子情同学说。作为第一次指导排练的“新兵”,她初次担纲指挥的忐忑心情被大家训练时的齐心协力和忘我态度慢慢融化了。在经历了更换歌曲的小小风波和每周占用休息时间来训练的辛苦付出之后,她慢慢发现了这个团队的融洽氛围和高昂士气。

        为了更好地适应指挥的角色,阎子情自学了指挥和连声的方法,力图生动形象地讲解技巧。在这样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同学们的歌声经历了从参差不齐的生涩到嘹亮悦耳的蜕变。

        紧张的时间里最高效的合作,在每位同学的倾力付出与支持下,聚沙成塔、携手同行,才有了舞台上属于传播学院的光辉时刻。

        12月2日晚,传播学院合唱队在第十三位出场。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阎子情面带微笑,挥手指挥,传院学子们清澈悠扬的嗓音飘向观众席,手中捧着的蜡烛缓缓亮起,像点点星火,逐渐照亮整个舞台。灯光倾泻而下,跟着音乐的旋律,合唱同学们轻轻挥动双手。琴声减缓,空灵的音乐消散在音乐厅的上空,留下点点余韵。

        打分环节结束后,当主持人宣布传院的《这世界那么多人》以88.33分的高分获得大赛一等奖,台下掌声经久不息,骄傲和感动在每一位传院学子心中激荡。感谢每一位合唱队与工作组的同学老师的坚持,因为这些,我们才得以看到如此耀眼的舞台。

图片3.jpg

图片4.jpg


合唱队的小伙伴们有话说

记得当时临近最后上场时,由于没有及时收到通知,急急忙忙跑到比赛场地的时候只剩一两分钟的上场时间了,大家还没有缓过气来就登上舞台准备开始唱歌。但是最后大家还是淡定完美地完成了演出,并且获得了一等奖,完全看不出来一点慌忙的痕迹,感觉每个人都很棒。

——23级新传 陈静怡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银杏杯”合唱比赛。其实之前我并没有很强的声乐基础,在合唱过程中会出现某个音调不准,但是在一次次的训练中,不断的磨合训练让我的声乐有了很大的提升。合唱比赛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每个人发声准确,更需要整体的和谐统一。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部分,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每个人的贡献。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调整自己的声音以适应整体,同时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改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还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训练,一起进步!

——23级播音 胡骞予

虽然参加合唱比赛会牺牲掉一部分休息时间,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集体精神的力量。在比赛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战,更是为了整个团队和我们的共同目标而战。我们需要互相支持、鼓励和帮助,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这种集体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

——23级播音刘周珂

图片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