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水平课程回顾 | 多媒体环境中的新闻故事讲述

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2025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Multimedia Journalism(多媒体新闻学)》暑期高水平课程开课。英国利兹大学Ian Bucknell副教授受邀主讲,以新闻工作坊的形式带领大家完成了新闻故事讲述的实践。


作为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利兹大学的传媒专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传播学院与利兹大学传媒学院长期开展“1+1+1”硕士双学位项目等合作,双方在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等方面合作基础深厚。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利兹大学也将深入推进“暑期学校”等多元合作项目。本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帮助学生对国际媒体环境产生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在新闻理论与生产实践中的国际视野。


课程主讲Ian Bucknell副教授曾供职于英国《卫报》和BBC,有超过20年的新闻行业经验。他制作的新闻报道曾入围RTS奖项,执导并制作的《约克郡奥运梦》获2012年欧洲CIRCOM最佳体育节目奖。现就职于利兹大学,教授学生纪实电视与数字新闻的实践技能与理论,培养出多位RTS与BJTC奖项获得者,其研究提炼的数字新闻五大原则被纳入彼得·朗出版社2025年教科书;同时持续为《Look North》《Inside Out》及BBC 2纪实系列贡献内容,担任DV导演,形成“产教融合”的独特职业路径。


本课程将18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展开,在每天的第一节课,Bucknell教授以新闻工作坊的形式教授数字新闻的基本理论和制作数字新闻的原则要点;第二节课则交给学生现场实践,学生可以踊跃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则会一对一给予现场指导。


课程中,Bucknell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多媒体新闻学的相关概念,细致地教授了多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原则和方法,特别地,他详细指导同学们使用手机进行Mobile Journalism(移动新闻)的拍摄,使同学们初步具备了制作多媒体新闻内容的能力。



Bucknell教授指出,多媒体新闻学的兴起和主流化主要是缘于当下以年轻一代为代表的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社交媒体成为内容主要的发布和获取途径。而社交媒体新闻内容的生产具有其独特的生产模式,从选题、拍摄、到故事讲述因其呈现形式而有所变化。


数字新闻时代,新闻内容的载体产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媒介环境中,国际互联网上主流且受欢迎的新闻报道更多地通过图片轮播(Carousel)和短视频的方式呈现。Bucknell教授现场投屏展示并分析了《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内容的成功案例,以说明这类新闻内容的运作机制。他指出,多媒体的“多”就就体现在社交媒体新闻中对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的运用,移动新闻除了其生产机制,其竖屏浏览的方式和对互联网语境的运用就自然高度与手机阅读的特点相融合。


与之对应的,数字媒介中的新闻价值也增添了新的内涵。比如,离奇或有启发性的故事、人物个案、有冲击力的图片和数据以及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都是数字新闻中值得制作的内容。Bucknell教授指导大家现场组队探索制作解释性短视频(Video explainer)的选题,要求大家合理地运用课程案例中解释性短视频的构成要素。



作为传播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为学院内各专业的选课同学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新闻学专业的杨默晗同学表示,因为中外社交媒体环境不同,通过这门课程,她能更好地了解英文互联网上媒体报道的前沿和官方媒体的变化,了解了数字新闻的独特新闻价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李晓萍同学认为,老师在课程中现场指导的实践帮助同学们更及时地消化并学会运用知识技巧。


除此以外,课程还受到跨专业选课同学的好评,每节课堂上都能看到其他专业同学旁听的身影。来自西班牙语专业的朱怡蒙同学认为,这门课考虑到了同学们的基础不一,讲授内容易于理解,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也始终身体力行,为大家详细示范讲解。“老师讲的内容非常简单易懂,授课风格很有趣,对学生也很和善亲切,能感到自己被接受和重视。”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的刘国龙同学表示,他起初担心的语言差异没有成为学习和沟通的阻碍,而是在教学相长中不断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


Bucknell教授向传播学院的邀请表示感谢,同时对学生们给出了积极评价,师大学子的勤勉好学与尊师重道,给Bucknell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系列暑期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国际前沿新闻理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宝贵机会,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专业素养,进一步优化完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传播学院将不断深化与海内外顶尖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学科知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育人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 | 李佳华

编辑 | 沈钇君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