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刘弢:人工智能扩散模型对于电影理论范式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4-10-20浏览次数:10

20241011下午主题为“人工智能扩散模型对于电影理论范式的重构”的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传播学院21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刘弢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刘弢老师首先回顾了电影技术的发展史,强调了技术革新对电影理论范式的影响。他指出,从默片到数字电影,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影像本体和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Sora模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影像的生产方式,也对电影的语言和叙事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讨论影像本质时,刘老师通过一张海盗船在咖啡中相互射击的图片,展示了Sora模型如何生成符合物理规律但非现实临摹的影像,意在引发大家对影像本质的深入思考。他提出,Sora模型的影像生成不再是想象的能指,而是成为指涉物,成为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

基于Sora模型影像生成的变革,刘老师由此提出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影像运动的问题,并探讨了后现代理论的哲学家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影像运动的真实性。他详细讲述了Sora模型在影像运动上的递归结构和长程一致性,以及这一特性如何与影像运动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相一致。

在影像语言的符号学分析部分,刘老师对比了索绪尔与皮尔斯两种符号学流派的观点,提出了Sora模型通过压缩网络和时空补丁等技术手段,并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电影语言的最小单位可能变革。在影像叙事方面,刘老师讨论了Sora模型如何引领多模态、非线性、开放式的文本构建,推动传统电影理论范式的深度革新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最后,刘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人工智能生成影像是否具备原创性,及其内容生成是否重新定义影像的本质的思考。他强调,人工智能将继续在电影制作和理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使电影的创作和观看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并推动电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刘弢老师的讲座为在场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为我们思考人机共生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文字丨刘文青

图片丨刘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