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四力,促提升 | 传播学院暑期“四力”实践活动作品展(五)

发布时间:2024-10-23浏览次数:10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4年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大学生暑期“四力”实践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二十余名同学参与了此次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同学们到各区融媒体中心所属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两微一端、出版物采编岗位实习锻炼,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提升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院长寄语

关心生活百态,深入到细节,“聊”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以平等之心看待他人生活,“四力”实践,塑造新闻新力量。

传播学院院长 王峰


洪蒙蒙同学实践作品

洪蒙蒙同学,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此次暑期“四力”实践活动中,在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采访部门担任实习记者。


一、采写作品

标题 【半马苏河·人民之城】可感、可见、可近,普陀交出绿化建设“半年报”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NTt2Djp8gdxO4SsN-yXEQ



二、视频作品/主持出镜作品/其它形式的视频作品

沿着“半马苏河”逛一天是什么体验?普陀city不city?外国友人说:city呀!

绿意更浓、体验更好,普陀区大小公园等你来“普陀一夏”吧!

遇到矛盾不要慌,靠谱解纷智能帮

详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f_y9mUx0iZuNuV1K79urg


洪蒙蒙同学实习心得

一、普陀·印象

初入普陀融媒体中心,一切都是那样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是一群同行前辈们进行新闻实践的场域,陌生的是我即将在此与同伴们共赴新闻场的未知之旅。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建立起对普陀区和融媒体中心的初步印象。普陀是一个低调而惊艳的地方,在安逸、宜居的低调外表下有着无数让人为之赞叹之处,如半马苏河沿线繁荣的水岸经济(包括“半马苏河”名称之创意)、M50产业园从锈带到“秀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枫桥经验”等等,无一不体现出普陀的人靠“普”,事办“陀”,五一不体现出普陀智慧与普陀方案。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普陀的印象也逐渐加深。最让我深感触动的是,普陀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试图将历史文化、红色精神融入其中,100年前,半马苏河流经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第七厂,见证了沪上工人运动的兴起;100年后,半马苏河流经工业初心文化景区,见证了中国工人精神的传承。一座不忘来时路的城市是具有稳定内核的,也因此,在普陀人民的生活与工作中,处处可见其拼搏、向上、昂扬与温度。

二、普陀·实践

在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实习的两个月中,参与了数次新闻实践,其中有三次让我收获满满。

第一站是制作文旅主题的新闻。在此之前,我对普陀文旅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碎片化的日常信息获取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四人确立了“普陀Citywalk一日游指南”的主题,从选择点位、现场踩点到实地拍摄、剪辑成片一共花费了近两周时间。这次实践活动的最大体会是文旅新闻要观大局、抓热点,时值“City

City”热梗爆火全网之际,各大媒体平台都迎热而上,由此掀开了一波暑期文旅宣传浪潮,普陀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借此势头开辟一条适合炎夏的“Citywalk路线”,是我们创作的初衷,最终短视频发布后也如期获得了较好反响。

第二站是对普陀绿化工作进行年中总结。在撰写新闻稿时,我的初稿对政策性内容叙述得过多,缺少一些记者对新建公园绿地等的实际感受。在王笛老师的帮助和建议下,我们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使得该篇新闻稿能在“上海普陀”公众号上呈现。在制作相应的公园介绍短视频时,我们遇到了夏季通常都会遇到的难题——酷热,在半马苏河二期公园进行采景时,正是上海热到39度之时,我们一行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在相互扶持中艰难完成任务,其中,我捕捉到了极其触动我的一幕:半马苏河绿道旁,两位上了年纪的环艺工人大叔头顶烈日,弯着本就弯了的腰,一茬一茬地拔着绿化带中的杂草,突然我意识到,半马苏河的背面是无数像二位大叔一般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同时也是无数与我们一样刻苦记录的宣传者。我们都有自己的使命,奔赴在各自的工作道路,或许我可能会随着月寒日暖忘记诸多在此工作的细节,但我想我永远忘不了那天大叔脚边泛着白的满是斑驳印痕的蓝色水壶,它时刻提醒着我,新闻人除了脚下有路、笔下有文,还万不可缺心中之情,这种新闻人的精神将时刻伴随着我,指引我遵从本心。

第三站是围绕靠谱解纷中心自行创作新闻。这次实践从四人组变成两人组,我和靖源搭档。起初我们思路匮乏,是在与政法委老师的沟通中得到灵感,即“线上解纷中心”,对解纷中心了解得越多,我越觉人靠“普”,事办“陀”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次创作全程由我和靖源独立完成,从前期选题、踩点、脚本撰写、采访提纲到现场采访、情景剧拍摄再到后期新闻稿撰写、剪辑制作,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积极参与,最终短视频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给我的暑期实习实践画上了圆满句号。

三、反思

在实习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意识到自己在实习工作中存在脚力不够深、笔力有待加强的问题。

作为一个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具有坚实的脚力,要能够走得开、走得快、走得远、走得实。要在“脚力”上下功夫,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在这次实践中,由于时间冲突和任务驱动,加上酷暑难耐,我仍缺失对普陀的实地深刻了解,以至于在撰写稿件时偶然会遇到写得不够生动具体的现象。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认真练就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十八般武艺”。在融媒体时代,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使用新媒体技术上,却忽视了新闻人最为重要的工具——笔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受众的扩展与下沉要求记者写出更多贴近群众、自然朴实的故事。我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容易遇到写得不够生活化的问题,未来我将会在兼顾新媒体能力的同时提高新闻稿撰写能力,让自己成为更加全面的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