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由“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数字声音景观专项赛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上音歌剧院隆重举行。
经过激烈的角逐与层层评审,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阳嘉怡凭借作品《非遗声音数字化传播中的播音主持人才转型研究》(指导教师:马力)在学术论文赛道荣获全国一等奖。


阳嘉怡同学和指导教师马力老师合影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 简称3C大赛或“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的国家级A类赛项,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为核心的权威赛事,大赛在艺术设计、数字创意及数字媒体、数字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等领域参与院校多、规模大、影响广泛;大赛旨在落实国家数字创意产业远景规划,转化高等院校原创知识产权,深度挖掘、选拔和推广中国创意界的精英人才和优秀作品,赛事一直在引领着学科发展、推动专业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艺术创意领域的风向标。

2025年,为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及声音艺术领域的创新需求,大赛首次设立“数字声音景观专项赛”,聚焦声音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跨界融合的多元化表达与技术创新,旨在推动数字声景跨界融合与产业转化,为行业储备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将艺术与科技融合,将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融合,探索“人-媒介-环境”的共生范式,让高校数字声音景观专项赛事成为中国青春时尚品牌,为参赛者都能在创意这片热土上绽放才华,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活力。
本次大赛自今年四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600余所高校与专业机构提交的3000余件参赛作品。通过初评、复评与终评的多轮遴选,专项赛涵盖的六大赛道于7月26日全面展开决赛评审。最终各赛道共评选出一等奖26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85项;其中学术论文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2项,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创作者在声音媒介、数字艺术、跨学科设计等领域的实践深度与创新广度。

阳嘉怡同学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在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文化传播的今天,华东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阳嘉怡聚焦“非遗声音数字化”前沿议题,以《非遗声音数字化传播中播音主持人才转型研究》为题展开深入调研。她走进田野,访谈传承人,结合案例与技术发展,思考播音主持人在数字语境中的使命与担当。作品提出:语言工作者不仅是声音的传递者,更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人、国家语料库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在数字浪潮中赋予非遗声音以新的生命,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守护,也是新时代播音人的价值回响。
阳嘉怡同学荣获学术论文赛道一等奖
此次全国一等奖的获得,不仅体现了我院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也彰显了播音主持艺术在新时代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作品以非遗声音的数字化为切口,聚焦AI时代下语言工作者的转型与使命,体现出青年播音人对文化传承、国家语料资源建设与国际传播话语权的深度思考;在数字浪潮与文明对话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声音已不只是表达工具,更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我院学子能够在全国高水平学术赛事中脱颖而出,是“以声为媒、以文化人”育人成效的集中体现。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专业+传播+国际”融合育人路径,培养更多讲得出、传得开、听得懂的新时代语言传播人才。
END

图文 | 阳嘉怡
编辑 | 汪欣颖
审核 | 杜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