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亚洲传播研究中心携手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共同主办的“IAMCR2025年会前会:数字经济、传播与乡村发展:回顾、反思与实践” (Digital Economy, Communi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Retrospect, Reflection and Praxis)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传播学在全球南方共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贡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牛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海内外高校的师生齐聚一堂,积极探讨全球南方乡村地区与发展的历史实践与本土经验,共同推动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型,为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作出学术贡献。


开幕仪式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许德娅主持。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副主席、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传播学院教授Karen Arriaza Ibarra致欢迎辞,向会前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传播学院教授吕新雨发表开幕致辞。吕新雨指出,要回应今天的新闻传播学如何讨论乡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需要重新回眸两大脉络:一是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发展传播学在新冷战与全球南北问题背景下经历失败与反思的过程,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经验正逐渐成为全球南方共享的知识生产资源。这两条脉络将有可能相互汇合,为全球南方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吕新雨同时呼吁更多全球南方的田野研究与学者洞见能够加入其中,共同关心全球南方的发展与未来。

主旨演讲
Digitally Advanced but Emotionally Bonded: The Case of Digital Nomads in Spain and Europe
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副主席、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传播学院教授Karen Arriaza Ibarra发表题为《数字前沿与情感联结:西班牙及欧洲数字游民案例研究》的主旨演讲,指出数字游民在数字游牧过程中获取情感满足的同时,也通过技能创新与交流为在地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促进跨地区文化交流,使人口日趋稀少的老龄化、空心化城镇重焕活力;强调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对利用数字游牧促进更广泛的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Progress and Inequalities in Latin American ICT Connectivity: The Rural/Urban Divide
阿根廷基尔梅斯国立大学教授Martin Becerra围绕拉丁美洲信息通信技术连通性的进步与不平等展开分享,指出拉丁美洲在信息获取与使用、信息产品的流通与服务方面仍存在不平等问题,农村地区的低人口密度与高接入成本加剧了互联网覆盖至女性和低收入家庭的困难程度。Martin Becerra强调,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共同协调努力,从而克服时间推移下公共政策可能产生的不平衡与难持续性问题。

Whose Voice, Whos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Rural Digital Economy
印尼Atma Jaya天主教大学教授Y.M. Dorien Kartikawangi以《谁的声音,谁的网络?通信、电力与农村数字经济》为题,讨论了印度尼西亚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在互联网接入方面的差距,指出数据殖民主义、监控资本主义等问题正在给社会带来复杂的风险,并强调社会资本在促进社区参与和解决技术中心方法论局限性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提出可在乡村语境下推行混杂性与伦理性传播模式(Hybrid and Ethical Communication Models),重视乡村社区的独特需求与叙事文化,实现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数字发展与通信生态。

Engineering the Natur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Big Tech, and Rural Connectivity in Africa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路淼引入“体积转向”的理论资源,对比了中美大型科技巨头实施不同技术解决方案时对非洲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指出中国企业基于当地环境与实地知识的特殊性,在解决“最后一英里”的连接问题中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与在地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基础设施的创新建设加强非洲农村数字连接,为全球南方可持续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新的想象空间。

分会场一:历史,政策与专业实践
Parallel Session One: History, Policy, and Profession
分会场一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守石主持,阿根廷基尔梅斯国立大学教授Martin Becerra担任评议人。9组汇报者围绕革命时期中国乡村地区新闻实践的历史经验、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南方乡村数字化转型新范式,中非等南南国家双边文化交流、政策调控与技术扩散的创新实践等议题,讨论数字技术嵌入全球南方地区的历史脉络与跨文化传播机制。
分会场二:数字平台与农村经济
Parallel Session Two: Digital Platforms and Rural Economics
分会场二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甘莅豪主持,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路淼担任评议人。10组汇报者从直播电商对乡村经济的双刃影响,草根群体与数字技术的复杂互动,平台生产与在地协商共同重塑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乡村短视频生产创新国际传播实践路径等议题出发,深入探讨全球南方语境下数字平台与地方治理结构及经济秩序间的缠绕关系。
分会场三: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Parallel Session Three: AI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分会场三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陈虹主持,阿根廷基尔梅斯国立大学教授Martin Becerra担任评议人。10组汇报者围绕全球南方社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改造、数字化浪潮中乡村“反连接”传播策略对地方治理的影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边缘群体赋权间的复杂关系等议题展开分享,批判性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伦理困境等问题。
分会场四:乡村振兴与地方赋权
Parallel Session Fou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Local Empowerment
分会场四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许德娅主持,印尼Atma Jaya天主教大学教授Y.M. Dorien Kartikawangi担任评议人。10组汇报者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对乡村社会治理和基层经济发展的重塑,福利数字化进程中的区隔化与不平等现象,对技术-资本逻辑嵌入乡村公共空间生产与村庄文化的反思等议题,重新思考发展传播学如何促进全球南方在团结合作中实现现代化。
闭幕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院长、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亚洲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邱林川教授致闭幕辞,并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借由对发展传播学历史脉络的追溯,邱林川指出,在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下,全球南方乡村社区面对数字技术拥有别样的创新、多样化的抵抗和丰富的重新利用方式,也同样面临独特的挑战与陷阱,需要广大研究者结合系统严谨的知识生产与走出象牙塔的实践调查,以学术的力量推动全球南方地区共同朝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前进。


图文 | 郑于晗
编辑 | 郑于晗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