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线上交往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背景下
人们之间的交流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
应该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
这些疑问
或许都能在这场春日读书会中得到解答
让我们一同感受思想火花的碰撞
共同开启知识之旅
书写一段关于阅读的美好回忆吧!
春日已至,正是读书之时。四月“经典阅读季”期间,我院将举办“阅读,润心启智”——春日读书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具体书目的分析和讨论,深入了解书本思想内涵,共同体味阅读乐趣,分享阅读感悟。
本次读书会有幸邀请到卞冬磊教授担任讲读嘉宾。大家还记得去年9月新生入学仪式上卞老师的致辞吗?“在加速社会中找到宁静的自我”这一主题给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卞老师在其中提到具体的做法之一便是“要做一个善于处理关系的我”。处理关系是我们一生的命题。这次,就让我们更进一步,与卞老师一同“在春日读懂关系”。
活动主题
在春日读懂关系——《交流的无奈》与《我与你》的对照阅读
活动名称
“阅读,润心启智”——春日读书会
活动时间
4月17日13:00-14:30
活动地点
传播学院105室
活动对象
传播学院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均可自愿参加
讲读嘉宾
卞冬磊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报刊史、传播思想史、媒介理论,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古典心灵的现实转向:晚清报刊阅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本。
活动内容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将以“在春日读懂关系——《交流的无奈》与《我与你》的对照阅读”为主题,通过书目内容梳理与讲解、讨论分享、延伸提问等环节展开思辨与讨论。活动现场还有阅读书目免费赠送!
阅读书目
《交流的无奈》(序言)
作者:(美)约翰·彼得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信赖交流,越来越相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心心相印”式的完美交流。作者约翰·彼得斯以古已有之的“交流”(communication)问题作为切入点对人类传播思想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梳理了上至苏格拉底与耶稣两位先贤及其分别推崇的“对话”与“撒播”两种交流观,下至20世纪以来无线电、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技术的发展对传播观念造成的撼动以及催生的各种“交流的梦想”,论证了“心灵交流”的不可行性,即像天使一样不使用传播符号就能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始终是人类交流梦想的乌托邦。面对交流的无奈,作者以至高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与人之间普遍意义上的“理解”与“关爱”,主张直面传播深层次的矛盾和无效性,以“手拉手”代替“心连心”。
《我与你》(第一卷)
作者:(德)马丁·布伯
作者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作者论述了“我与你”和“我与它”这两种基本的人类关系,为我们思考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不同的维度。他认为,“我与它”是一种非平等的、无互动的关系;而“我与你”则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关系,“我”将带着自己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这种相遇是全身心、毫无隐藏、真诚的交流,人都需要通过“你”而成为“我”。“我与你”关系揭示了传播中多元意义与价值主体的相互尊重,揭示了传播各方的主体性,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主体间性。作者针砭了现代性背景下人类理解关系结构的习惯性思维,试图呼吁人们重新领会关系,理解人和人生。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4月12日(周五)18:00
报名成功并现场参与的同学即可获赠阅读书目一套!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