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钱春莲:中国电影跨文化智能传播研究的方法、维度与理论模式

发布时间:2024-10-29浏览次数:10

20241016日,主题为“中国电影跨文化智能传播研究的方法、维度与理论模式”的学术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传播学院21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钱春莲主讲,钱春莲老师结合智能传播视角,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钱春莲老师分享了她在美国访学的经历,并以有趣的案例引出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缘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扭转世界部分国家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所积累的消极刻板印象,让新时代的中国形象革新国际社会的“认知偏差”,降低“异文化”受众在理解与接受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折扣”,成为当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钱春莲老师认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急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落实总书记文化思想的指导方针,结合新媒介、新技术、新手段,让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入新阶段。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生成式AI横空出世轰动全球。智能技术的融入与智能媒介的革新影响着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效能,中国电影整体进入到智能传播时代。钱春莲老师强调,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国电影必然在智能传播的影响下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成为智能时代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承前启后:中国电影跨文化智能传播的研究方法

钱春莲老师以专业的视角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她首先回顾了以往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认为其在定性研究方面亦需要定量研究来辅助纠偏,避免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淖之中,才能加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普适性。在定量研究方面,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涉及较少,中国电影缺乏广泛的海外观影环境,需要更广阔的定量样本,从中选取具有普适性的样本进行分析,才能够保证定量结果的科学性。

钱春莲老师从过去继而谈到当下,进入智能传播时代,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定量研究能够借用数字智能手段,将海量的海外调研资料进行筛选、集成、组织、优化。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提高定性研究的整体效率与准确度,通过智能归纳、智能分析、智能推演、智能解读、智能评估等方法上的智能升级以帮助定性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获得更高效、更精准、更多维、更敏锐、更前瞻的定性升级。

讲座进行到尾声,钱春莲老师以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例子启发同学思考,认为成功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不能想当然,而要适应海外的电影市场、主体与审美文化。瞩望未来,钱春莲老师期待在技术、渠道的加持下,中国电影能够在智能时代走向全世界。



图片丨周萌

文字丨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