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上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使命。值此五周年之际,“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携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青年眼中的人民城市”系列采访拍摄活动,旨在鼓励广大青年走进基层,记录身边故事,描绘青年群体视角下的人民城市。
“青年眼中的人民城市”系列视频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融合新闻报道》、《融合新闻工作坊》和《创意新闻工作坊》三门课程组织学生拍摄、制作完成,得到了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
在来到上海市金山区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之前,我们对盐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超市里常卖的食用盐。在博物馆,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盐的历史和文化,如今古法制盐更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次得知曾有一群人以制盐为生,他们风吹日晒下的艰辛劳作成就了现在的盐民精神。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悄然蜕变,它不再仅仅是调味品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与文化长卷。
恰逢世界博物馆日,我们来到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与盐密切相关的书籍,盐车等制盐、晒盐工具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天,盐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传承千年盐韵 智慧启迪未来”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传承交接仪式、盐文化情景剧,到深入浅出的盐知识小课堂、妙趣横生的盐水动力小车手工,我们见证了博物馆在传承盐文化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深情厚意。
现场也有不少盐民受邀前来,我们对其中的三位老盐民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一位老盐民用他那布满皱纹的手,指了指自己的后背和双脚,他告诉我们,天气越热,越是晒盐的好时机,后背总是被晒到起皮,双脚也因长期泡在盐水里而长痘。嘴上诉说着晒盐的辛苦,但老盐民眼中却仍闪烁着对古法制盐的自豪。这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也是他们传承给后代的宝贵财富。
在历经盐场转型为化工厂的变迁后,这份承载着深厚底蕴的盐文化宝藏,最终在上海金山沧海桑田盐文化博物馆中找到了它永恒的栖息地。为了深入探寻这段历程,我们再一次来到了博物馆。
张蓉是上海市金山区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的创始人,她告诉我们,她是偶然间与漕泾镇的盐民相识,经过两年时间的走村串户、挖掘整理历史资料以及创意设计,最终建成上海市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这里也成为上海市盐民最后的精神家园。
当谈及建立盐文化博物馆的初心,张蓉希望能够通过盐文化博物馆,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家乡是有文化底蕴的,希望他们以后不管走到多远,都要有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她说这句话时,眼里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温柔而坚定。
博物馆不仅是盐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守护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这份珍贵遗产在新时代的光芒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采写|林超婧 吴可 陈淑颖 陈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