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进课堂第七季 | 乔争月:以建筑为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1浏览次数:10

按语


2018年起,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节目主持概论》开辟全新板块,邀请媒体一线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和新闻主播走进课堂,以半讲座半访谈的形式分享实务心得、解说行业动态,以扩充节目主持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今年11月,“主持人进课堂”如期回归,第七季的开讲嘉宾深入浅出地讲述广电行业动向、描摹媒体从业经历,从主播台前的直播报道到面向国际受众的跨文化表达,从细致的作业讲评到独到的经验交流……主持人们基于各自的节目品牌和创作体会,为同学们介绍经验。



20241119日,上海日报城市与建筑历史专栏作家、Qiao Shanghai融媒工作室主理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乔争月应邀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上海“建筑可阅读”工作缘起与发展的精彩分享,讲述了节目《Qiao Shanghai》的制作经验,并点评了同学们的视频作品,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活动由传播学院陈虹教授主持。


上海日报城市与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走进课堂


在课堂上,乔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建筑可阅读”项目的发展历程。从2017年南东街道的“扫码阅读”模式,到2018年黄浦区的“走进外滩建筑”活动,再到2021年“建筑可阅读十二时辰”全媒体大直播,上海的“建筑可阅读”工作逐步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乔老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开启了她独特的“野生主持”之路。


谈及节目《Qiao Shanghai》的制作经验,乔老师分享了她如何通过历史建筑讲述上海故事。她从每栋建筑背后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激励着她在这份工作中不断前行。她认为,兴趣与热爱是驱动力,而专业能力则是工作的根基。乔老师在讲述自己对旧上海英文报纸的新闻资源进行再开发的经历时,特别强调了掌握一手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她提醒同学们,不能完全依赖网络搜集资料,而应挖掘那些网上无法查到的内容,从而构建多维度的素材库,编织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



在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乔老师的工作也面临着从纸媒到融媒的转变,在积极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乔老师成为了“能出镜的专家型媒体人”。乔老师在节目《Qiao Shanghai》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桥梁。节目选题既有南京路上繁华的“王宫”,也有烟火气十足的慈安里大楼,在讲述建筑故事的同时,也兼顾专业性与观赏性的平衡。


结合最近的经历,乔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参与拍摄的一档节目,《“遇见中华”海外侨史文化City Walk》,并分享了工作中的新思考。节目中,乔老师作为专家型主持人,在巴黎、布达佩斯和上海三地,分别与八位嘉宾一起边走边聊,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建筑,挖掘其中生动的历史故事,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乔老师强调,要想与嘉宾形成良好的互动,主持人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让嘉宾放松下来,并在松弛的状态中时刻紧扣主题。


乔老师与同学们分享《“遇见中华”海外侨史文化City Walk


首先,主持人要以松弛自然的状态和嘉宾以及观众交流。放松的状态来源于充分的准备,乔老师回忆,在录制之前,她根据节目需求调取了大量一手资料来阅读,这些内容并不会都呈现在节目中,但主持人要对节目的背景和相关的信息有尽量全面的掌握。同时,主持人还要想办法让嘉宾放松下来。乔老师认为,正式开机之前,与嘉宾的面对面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主持人需要熟悉嘉宾个人的特点,讲话的方式,擅长的领域等等,在充分了解嘉宾的基础上商讨相互的配合,并在节目中多多肯定嘉宾的表达,帮助嘉宾建立自信。此外,乔老师提醒大家,主持人不可以在这种松弛的状态中迷失。在国外录制时,乔老师不仅要把眼前的内容讲清楚,还要时不时地把话题拉回到中国,时刻不忘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核心任务。


《“遇见中华”海外侨史文化City Walk》视频详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pH-Noq_xMX7LDnHMaFMGA


数字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播音,还可以说很多种语言,那我们要如何才能不被取代?”聊起自己参与制作数字人形象的经历,乔老师表示,面对传播技术的迅速迭代,主持人需要成为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除了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业务水准之外,乔老师还鼓励大家向内挖掘,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有价值的领域,并不断深耕下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网络。

乔老师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在本节课开始前,同学们完成了一项介绍上海建筑的节目录制任务,乔老师受邀作为业界专家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她首先肯定了大家在选题和风格上的多样化,从22个作品中可以看到上海建筑的丰富性,也可以看出大家都经过了深度的思考,并进行了很多技术上的协调与努力,作品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专业性。依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乔老师逐个分析了同学们的作品,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更自如的口语表达,更自然的肢体语言,更具体的切入角度,更匹配的声画素材等,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陈虹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


上海建筑是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乔争月老师讲述的上海建筑故事有深度,有温度,又有美感。”在本节课的最后,陈虹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感受。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到底怎样的内容才能够最终沉淀下来,历久弥新。回忆起与乔老师在北京担任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时的共事时光,陈老师感叹,“乔老师身上的温度和诚意永远能感染嘉宾,感染同事,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她用专业眼光挖掘国内外各类国际传播资源,包括新闻事件、文化现象、人物故事等,尤其应重视中外文化融合的资源挖掘。如“Qiao Shanghai融媒体工作室”拍摄的《绿房子》一期,因该建筑设计者是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节目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转发,获得了海外公众的热烈反响。中外交融的文化资源更能收获海外公众的关注和共情,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课后乔争月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主持人进课堂”是《节目主持概论》课程特别开设的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行业动态、前沿信息以及职业经验,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助力!“主持人进课堂第七季”既承继原有成熟的半讲座半访谈模式,又积极与课程中的新内容、新主题、新模块接轨。借一线传媒人之力,窥行业实景,拓学生视界,促产学相融。


文字 王小丫 徐文漪

图片 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