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海派文化精髓,“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携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青年眼中的文化之美” 系列采访拍摄活动,鼓励青年用镜头捕捉非遗传承、建筑文脉、青年创作的鲜活场景,聚焦呈现青年视角下的上海文化之美。
“青年眼中的文化之美” 系列视频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融合新闻报道》《融合新闻工作坊》两门课程学生拍摄、制作完成,是传播学院将“大思政” 教育与文化传播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探索。
步出大连路地铁站2号口,一座融合现代与传统、庄重典雅的建筑映入眼帘——国歌展示馆。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鲜明的红色元素,成为杨浦区乃至整个上海的文化地标。我们之所以关注国歌展示馆,是因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而《风云儿女》这部经典影片将在电影节上重映。今年正值《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也是《风云儿女》播出90周年,我们特意选择了这个专门讲述国歌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场馆进行采访。

在采访前,我们通过线上资料和公众号信息了解到,国歌展示馆设有《义勇军进行曲》的90周年特展,展示了丰富的展品。然而,真正走进国歌展示馆,我们获得了更多新的认识。
踩点时,我们对国歌展示馆有了初步认识。我们注意到馆内设有专门的互动装置、时间轴和电影放映环节。当时,我们只是觉得展品丰富,能够增加对国歌的了解。正式拍摄时,我们联系了讲解员。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时间轴是特别设计的互动装置,并且根据不同的讲解人群设计不同的故事。讲解员表示:“我们要兼顾不同年龄的不同背景的观众需求来进行一个一人试讲。”例如,为东航人员设计相关撤侨故事,以引起共鸣,留下深刻印象。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重新参观了国歌展示馆,发现了许多精心设计之处。互动装置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场景,时间轴则重点展示了国歌发展的历程,增加了我们对国歌的认识。特展中,精心打光设计的展览和漂亮的国歌展示内页陈列,让人印象深刻。

从讲解员处了解到这里是上海中小学的红色文化宣传基地后,5月28日,我们跟随翔殷路小学的小学生参加了一次入队仪式。孩子们戴着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国歌展示馆的广场进行入队仪式。他们一起宣誓、唱国歌、列队,展现出蓬勃的朝气,为这个象征历史的场所注入了未来的气息。孩子们热情好奇,跟随讲解员学习国歌历史,对田汉、聂耳的创作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通过答题机互动,观看电影,国歌展示馆为吸引不同年龄层观众设计了多样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新鲜感,不同于参观严肃的博物馆。

参观结束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国歌展示馆大厅的国歌曲谱前高唱国歌。在采访参加入队仪式的二年级小朋友时,他表示通过展览感受到了上海作为红色文化发源地的自豪。大队辅导员瞿老师讲述了选择国歌展示馆举行入队仪式的原因,希望同学们通过校内外教育,尤其是实践,丰富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种下红色种子。他还提到将与社区合作,让同学们更多参与实践,“我们看到民族和国家的希望,相信红色文化将赓续下去。”

国歌展示馆每天都有新故事发生,它的存在让我们更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这些故事和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流传。我们期待国歌展示馆及更多红色文化场馆、遗址采取更多措施,社会各界人士更多关注红色文化,关注上海红色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在国歌展示馆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馆内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传递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的参观者来说,这些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国歌展示馆通过其独特的展览和互动体验,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国歌展示馆不仅是上海文化之美的缩影,更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让精神传下去。我们期待国歌展示馆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红色文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团队成员 | 周宸乐 向远思 葛润鑫 张瑞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