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先生》展映暨创作研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18浏览次数:10

        9月16日,电影《坪石先生》展映暨创作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12报告厅举行。本次展映由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邹建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系主任钱春莲、影视创编中心主任刘弢出席。电影《坪石先生》导演甘小二、美术指导邓一民、监制王宏伟受邀出席,与师生们就影片的创作背景、史料研究与艺术表达展开深入交流。

        电影《坪石先生》以中山大学历史为背景,讲述抗战时期教育先贤们坚守讲坛、传播知识的事迹。影片区别于常见的战争题材,着眼于教育者的日常与坚守,于今年八月上映后引发了广泛关注。

        导演甘小二指出,影片的创作初衷并非直接表现战火场景,而是记录和弘扬教育先贤的精神。“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希望让人看到教育的力量。”他强调,影片虽然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映,但更重视展现教育者的贡献。

        主创团队分享了史料收集过程中的困难与突破。他们指出,创作依赖于大量第一手材料,包括人物日记和学生回忆录。部分人物如黄际遇教授的历史资料十分有限,其学术成就在当下逐渐被遗忘,但其对教育的贡献依然值得铭记。

        监制王宏伟指出,影片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山大学的授权与支持,这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他同时提到,高校之间在史料获取方面存在一定壁垒,跨校合作与沟通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指导邓一民分享了在艺术加工与史实还原之间的平衡问题。他指出,历史题材的创作不仅需要严谨态度,也需要通过艺术表达赋予影像温度。团队还提到,观众普遍肯定了影片的细节还原度,并期待更多类似校园文化与历史题材的作品出现。

        邹建老师总结,研讨围绕电影《坪石先生》的创作背景、史料研究与艺术表达展开,展现了主创团队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的责任感与探索精神。影片通过讲述教育先贤的故事,传递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学术精神,也提醒观众铭记教育传统,思考历史记忆的当代意义。

        此次研讨不仅让师生深入了解了《坪石先生》的创作背景与制作过程,也启发了大家对教育与历史影像表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