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创意,不可辜负!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在这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学年的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传媒人才。我们拥有一支学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实践平台。在这里,你们将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传媒理论,参与到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交流思想,共同成长。
今年是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是学院的大年,也是学院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大年。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数智跃升的文科试点学院,我们勇敢地进行了AI+传播学科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比较大的关注。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大家已经听我简要地介绍过一些情况,还有不少智能建设情况来不及说,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到学院网站上多加了解。欢迎同学们加入到人工智能+传播学科建设的大潮之中,我们共同为传播学院的AI赋能跃升贡献自己的才智。
这个学期开学,大一新生军训,我去看望传播学院的同学们,随机做了一个调查,听说过大语言模型的同学占比40%左右,但用过的人却不到5%。这个比例还算正常,中学阶段基本用不到大语言模型,但到了大学,同学们可要准备接受大语言模型的洗礼。不知道研究生同学们对大语言模型的使用熟悉吗?在过去的两年里,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手机里可能安装了某个大模型APP。
让我们来聊聊那些令人兴奋的中文大语言模型吧,它们就像是我们语言世界中的超级英雄,各怀绝技,随时准备帮助我们解决各种语言难题。
文心一言,刚刚改名叫文小言—— 它就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对中文的理解和创作游刃有余。
讯飞星火 —— 想象一下,你的话音刚落,文字就跃然纸上,这背后就有“星火”的功劳。
“通义千问” —— 这个模型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导师,对中文的理解深刻,能够回答你千奇百怪的问题。
“Kimichat” ——强大的公文包,随时准备倾听你的问题,逻辑能力出众。
这里只是举几个常见的大语言模型,还有不少非常出色的大语言模型没有列举,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一一探索。大语言模型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它们更像是我们通向智能时代的桥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对于你们这些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同学们来说,了解和学习这些大语言模型,将会是一段充满乐趣和发现的旅程。
我愿意借此勾画一个未来学习的蓝图,未来大学将变得更加宽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实验室,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生和教师通过智能设备和平台,与全球的知识库相连,实现无边界的学习。人工智能将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中国有句古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强于弟子。意思是说,学生不一定就比老师水平差,老师也不一定就要比学生强。闻道有先后而已。未来的学习,应该是在人工智能辅助下,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新学科,学习新知识,共同探索未知领域,师生共同进步。这当然是美好蓝图,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做。从现在走向未来蓝图,还需要很多步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方案,帮助同学们实现未来的蓝图。就目前而言,我建议各位同学在学好主干课程的情况下,修习两门感兴趣的微专业,以培养跨学科思维。这是迈向未来蓝图的必要一步。
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思维方式,是创意。唯创意不会辜负。我们新闻传播学一向重视创意,有了人工智能之后,创意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的习得方式会发生变化,以前,我们要不断重复某些知识,以巩固记忆,现在有了人工智能,我们要深入理解关键性知识,把握学科主干结构,与人工智能协作,让人工智能去帮助完成细节,或者发现新的关联,这是一种新的想象力,人机协作的想象力,同时也大幅提升创意,发现新观点、新方向、新组合。前人曾认为优秀的学者首先记忆力要好,即所谓博闻强记,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人工智能的崛起,记忆力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了,而创造性地发现新关联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创意。博闻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博闻”更多跨出本学科,向几个相近学科迈进,“强记”则演化为关键知识点的记忆,而非那些细节材料的记忆。
今年6月底,我们学院发布了《生成式AI学生使用指南》。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发布,《指南》提出,在遵循学术诚信的框架内,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恰当地运用生成式AI。具体而言,当学生利用生成式AI完成学业任务时,必须将由AI直接生成的内容与自己个人贡献清晰区分,并且标明生成式AI在学业成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这一指南经过了四、五轮的内部讨论,公开发布后,在国内高校引起很大反响。这表明华东师范大学在生成式AI的使用上,是敢于勇立潮头的,潮头中有我们传播学院的身影,而且相当清晰。
同学们,我想告诉大家,在大学里,一定要勇敢探索,不要怕失败,有质量的失败比麻木的记忆背诵更可贵。人工智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我们要运用好,让它成为我们探索未知的桥梁。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协作,我们可以更快地分析数据、更深入地理解复杂概念,并在创造性思维上得到启发。这种协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在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的共同成长。
我们要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与人工智能结合,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在科研项目、艺术创作还是社会实践中,人工智能都能成为我们的强大伙伴。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人类智能的局限,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创新尝试更加多元化和高效。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工具,它也在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这种变革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与人工智能合作的技巧。这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将建立人工智能创意传播实践与培训基地,支持同学们自由探索,并将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合作。
让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勇敢地在大学这个舞台上尝试、探索、创造。记住,每一次尝试都是向前迈出的一步,而人工智能是我们在这个旅程中的得力助手。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
2023年9月13日